內容來自YAHOO新聞
馬習會 白宮表歡迎 美媒肯定
中國時報【劉屏、魏嘉瑀、江靜玲╱綜合報導】
台海兩岸最高領導人即將見面,白宮與美國國務院都立刻表示歡迎,認為對兩岸、區域、美國均有正面意義。美國媒體也普遍對「馬習會」表示肯定。
國務院宜蘭縣信用貸款利率比較樂見「好時機」
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表示,美國「當然歡迎海峽兩岸為降低緊張和改善關係所採取的行動」;同時美國也想了解會談的實際結果。他同時重申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」。
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杜魯道(Elizabeth Trudeau)女士也說,美國「歡迎台海兩岸近年來為降低緊張、改善兩岸關係採取的措施」。她說,台海和平與穩定「給兩岸、給美國、給地區帶來諸多利益」,美國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「在尊嚴和彼此尊敬的基礎上,繼續建設性對話」。
有媒體問,美國是否係「馬習會」的幕後推手;又有媒體問,美國對「馬習會」的期望是什麼。杜魯道回答說:「我不要在事前猜測,我們看到了報導,我們歡迎這一切」。她並說,台海問題應該以「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和速度和平解決」。
媒體又提問,現在是不是「馬習會」的好時男生缺錢怎麼辦機?杜魯道回答說,美國歡迎所有改善關係、降低緊張之舉,所以「總是好時機」。
兩岸關係改善創高峰
美國在台協會(AIT)台北辦事處發言人游詩雅(Sonia Urbom)表示,美方歡迎兩岸雙邊採取降低緊張與改善關係的行為;鼓勵兩岸雙邊繼續在尊嚴與尊重的基礎上維持建設性的對話。美方也維持長久以來的兩岸政策,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《台灣關係法》為基礎的一中政策。
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報導說,兩岸往來頻繁,但依然存在緊張關係,因此「馬習會」具有重大意義。《華盛頓郵報》指出,台灣的領導人將與「曾是他冷冰冰的中國政治對手會面」,是兩岸關係近8年來快速改善的高峰。
《紐約時報》評析說,這件事讓外界見識到習近平的膽識。《紐約時報》稱,一位亞洲資深外交官認為,這件事顯示「國民黨比民進黨擅於處理對中國的關係;我想台灣任何人都不願晃動與中國之間的關係」。報導說,台灣不少人恐共,故目前很難判斷習的光環能否拉抬國民黨的選情,但「台灣整體氣氛是與大陸維持現狀」,大多數人都不願回到過去的敵對態勢。
能否成轉捩點?待觀察
《紐約時報》刊登了蔣中正與毛澤東於民國34年8月在重慶的合影,當時兩人分別是國民黨與共產黨領導人,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認為,「馬習會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里程碑,同時也說明了習近平對台灣的雄心以及北京對台灣大選之憂慮。報導指出,美國官方認為目前還無法預判「馬習會」是否成為兩岸關係轉捩點,但美國稱許兩岸領導人會面。
歐媒:有助區域和平
歐洲媒體密切關注馬習會。英國輿論形容,馬習會反應北京對台灣明年大選的關切;德媒稱此為「重大突破」;義媒認為此一「歷史里程碑」將有助區域和平。
英國廣播公司(BBC)、《每日電訊報》和《路透社》均以台灣和中國領導人將在新加坡舉行1949年來首次會晤為題,廣泛報導。《衛報》指出馬習歷史性會晤,是一項非常大膽的嘗試,共產黨更願意與國民黨打交道,而非民進黨。而《德國之聲》宣稱,馬習會是一項「重大突破」。
新聞相關影音